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外耳道炎
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,张口咀嚼时加重,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。多感全身不适,体温或可微升。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,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。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,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。红肿成熟破溃后,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,此时耳痛减轻。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,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。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,发热较明显,无耳廓牵拉痛,而有乳突部压痛;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,脓液较多。
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,可流出分泌物。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,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,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,外耳道腔变窄,耳周淋巴结肿痛。慢性者耳发痒,少量渗出物。外耳道皮肤增厚、皲裂、脱屑,分泌物积存,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。
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外耳道炎(仅供参考,用药须在医生指导下)
1、清洁耳道:仔细清除外耳道内的脱屑、耵聍和炎性分泌物。脱屑、炎性分泌物,可用小吸引管轻轻吸出。小而硬的耵聍宜用耳镊取出。大而硬的耵聍应先滴耳,待耵聍软化后,用外耳道冲洗法清除。
2、单纯性外耳道炎的护理:先将外耳道洗净,并用消毒棉签拭干。随后将滴耳液滴于患耳,每日3次,数日后可控制炎症。
3、外耳道疖的护理:外耳道疖发生于外耳道外端的软骨部,为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。耳痛甚剧,可有体温升高。待疖肿成熟,脓液穿破组织向外排出后,耳痛可骤减。
4、弥漫性外耳道炎的护理:按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,口服相应有效的抗生素。有效清除外耳道分泌物和痂皮,并使用滴耳液,以达到抗菌、消炎、消肿的目的。
5、坏死性外耳道炎的护理:积极控制血糖,抗感染,局部清除坏死病灶。
6、外耳道真菌病的护理:清除外耳道分泌物,滴用抗真菌药物,每日3次,连用2周。
- 上一篇:外耳道炎的危害有哪些
- 下一篇:外耳道炎可以游泳吗